发布日期:2025-08-23 23:04 点击次数:190
楼市神话的破灭:从北京五环外限购松绑说起股票主力操盘
别以为楼市的寒意只在中国蔓延。近日,我赴马来西亚考察,吉隆坡当地的中介朋友Ever眼眶通红地向我诉苦:“吉隆坡房价今年至少跌了15%,现在为了吸引外资购房投资,甚至放宽了第二家园计划的申请条件!”
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上周北京宣布取消五环外限购,并将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到140万。各地政府为了刺激楼市,可谓是绞尽脑汁,然而这些举措却也像一个巨大的玩笑,让无数人的财富瞬间蒸发。
1. 北京楼市:三年蒸发一套房
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令人不寒而栗。2025年4月,北京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跌5.48%,环比仍在下降0.46%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自2021年房价达到峰值以来,北京二手房均价已累计下跌超过20?5%。
家住海淀的张教授就亲身经历了这场楼市寒冬。2021年,他打算出售西城的一套老破小,当时要价850万。然而,今年同户型的成交价已跌破700万。这意味着,过去三年里,他每月损失近10万元,总计损失高达150万元,相当于白白失去了一套县城的全款房。
五环外的情况更加惨淡。通州的一个次新盘,2019年均价为4.2万元/平方米,如今挂牌价仅为2.3万元/平方米,中介甚至需要给看房者发红包。房山青龙湖的别墅,单价跌破1.5万元/平方米,甚至比燕郊的房子还便宜。那些曾经高喊“京郊房子永不跌”的炒房客,如今都避而不见。
展开剩余69%2. 救市的无奈:三座大山压顶
或许有人会问:明知放松限购等政策效果有限,为何还要如此拼命地救市?
三组数据或许可以解释背后的无奈。首先,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超过7亿平方米,其中70%积压在三四线城市,难以售出。其次,2024年房企债务违约规模高达1.2万亿元,恒大、碧桂园等行业巨头接连爆雷。最后,土地出让金锐减导致许多城市财政陷入困境,甚至出现公交补贴取消、教师工资延迟发放等情况。
房企债务、地方财政、金融系统,这三者紧密相连,托住房市已成为不得不为之的选择。北京放开五环外限购,看似激进,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那里积压着全市81%的新房库存,按照目前的销售速度,需要26个月才能售罄。与其让这些钢筋水泥烂在地里,不如打开闸门泄洪。
3. 未来三年:保住房子不断供已是胜利
那么,北京此次放松限购的政策能奏效吗?答案可能并不乐观。
过去两年,降首付、降利率、松限购等政策几乎已经用尽,但7月份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仍下跌14.6%。高盛的报告更是令人感到一丝寒意:中国的房价调整周期平均为6年,而现在仅仅进入第4年。
未来,情况可能会更加艰难。核心区域的情况或许会好一些,西城、海淀等区域因学区房的支撑,跌幅可能会收窄,但溢价率已从30%降至15%。远郊区的情况则不容乐观,通州、房山的库存需要超过30个月才能售罄,即使降价也很难找到接盘者。
如今,居民负债率超过70%,月供占收入比超过60%,许多人降价卖房仅仅是为了最后的自救。曾经人们还认为房子可以保值增值,而现在,能够保住房子“不断供”就已经算得上体面了。
朝阳区有一对夫妻的做法颇为务实:他们将120平方米的大三居换成70平方米的老房子,月供从1.8万元降至6000元。他们说:“虽然居住空间小了些,但房贷压力也小了,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。”
4. 尾声
房价的巨大波动,让无数人半生的财富化为乌有。北京五环外放松限购的消息再热闹,也照不亮通州那些空置楼盘漆黑的窗户。从“买房能致富”到“卖房求生存”,我们亲眼见证了一个神话的破灭。当鹤岗的万元房和北京五环外的限购放松同时登上热搜时,这魔幻的现实显得格外残酷。
别嘲笑那些咬牙坚持的房主!在这时代的浪潮中,谁不是紧紧抓住摇摇欲坠的家底,等待一个渺茫的转机?当笑话变成现实时,笑着活下去或许是唯一的解药。
"股票主力操盘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